惊闻小学教师“不知如何管孩子”
近日看到《沈阳晚报》(
心理专家针对学校教师调查后,将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归为五类:(一)一些家长的思想两级分化:有的特别重视孩子学习,有的特别轻视孩子学习。老师和这两类家长沟通有困难。(二)一些80后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这让老师不知该如何管孩子。(三)小学班级人数太多:最多的每班60个人,老师责任大,精力不够。(四)小学老师多数年轻:由于年轻情绪不稳定,操控自身情绪也成为压力之一。(五)家长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老师们面对情绪冲动的家长都不敢说话了。小学的孩子正处在身体发育期,跑、跳、闹等都很正常,孩子们有出格地表现,有的老师对孩子说话非常小心。
从这个案例来看,其实暴露出了目前教师队伍的现状:由于国家“招教”面向的是全体大学毕业生,对其“师范”资格无限扩大,导致从教人员的职业素养参差不齐。教师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要有对工作对象的爱心、责任心,还要会“爱”,更要有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能力,而且要有在此基础上能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的技能。师范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与其他类专业开设的课程是有明显区别的,比如,教育学、心理学、教法类课程,除了师范类专业,其他专业是不会开设这些课程的。即便都是师范类专业,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学习的心理学内容也是有差异的。而师范类专业学生在毕业前经过几年的职业心理浸透,慢慢达到心理认可,才能形成的职业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尽管在“招教”时,也考试相关内容,但只通过应付考试,就想让他们的职业素养一下子达到应有的标准,是不现实的。从目前网上一而再、再而三报道的幼儿教师虐童案例、教师伤害学生案例来看,无不验证了笔者的看法。更何况,目前参加“招教”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报考的教师招聘,也由此也可见,教师后备力量的素质现状。不知道沈阳这所学校的教师有多少是来源于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
基于此,为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笔者建议:
国家以后再进行“招教”时,必须对报名对象进行限制,只允许师范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参加考试。如果允许非师范类的毕业生参加报考的话,在录用后就必须到师范类院校再接受至少为期一年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等课程的培训、学习。
人民警察和其他对职业素养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招聘,也须采用同样的办法。
Email:guohaiji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