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能力教育,中职立身之本
2016-04-05 09:02:02
  • 0
  • 0
  • 0
  • 0

素质能力教育,中职立身之本

河南省濮阳县技术学校 郭海江

与普通中小学校的学生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他们通过三年的学习生活,除了要完成知识体系构建之外,还必须完成由学生向社会职业人的转变。换句话说,就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除了要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完成社会生存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建构。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就必须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专业知识能力的学习,二是职业人生存所需基本能力、素质的训练。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方法必须能与这种使命相匹配,它不仅仅是承载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由知识向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迁移。

那么,作为未来职业人,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呢?

通过对社会需求的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具备以下三种基本素质和三种基本能力。三种基本素质:一是德育素质,其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要求,遵纪守法、具备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崇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理想、讲诚信、有良好公民道德和团队协作意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身心素质,具有健康体魄、健全心理和良好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素质。“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除健康的体魄之外,还要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这是职业人能健康、顺利成长的基本保证。身心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德育素质的培养和形成。三是团队素质,主要包括团队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科学向宏观(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联系越来越紧密,如航天工程)和微观(学科分工越来越精细,如基因工程)两个方向的发展,仅靠个体的力量很难有所作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与周围的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换句话说,合作、交流能力就是团队素质的两个支撑点。这也是职业人不断学习他人优点、完善自我、生存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三种基本能力:一是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一个人只有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才能在社会就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从这种意义上说,专业能力就是关系到一个人生存的核心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职业人,才能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这项能力是职业人的社会价值得到有效发挥的载体。二是求知能力,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最薄弱的一项能力,主要包括强烈的求知意识和求知能力。求知意识,是人对未知知识的渴求和认识的欲望,产生这种欲望的原动力来自于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只有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使这种意识持续下去,且不断得到强化。在求知意识的作用下,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人的求知能力才能得到开发、训练和培养。根据对创新型职业人“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必须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只有这样,培养职业人的终身学习能力,才可能得以实现。因此,求知能力的核心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在学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只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使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的过程,必须贯穿教育的始终。三是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来自于人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该领域知识的充分了解,以由此产生的现实与理想的巨大的偏差为动力,从而驱使人产生缩小或消灭这种偏差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人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经过不断训练、形成的缩小或消灭这种偏差的能力,亦即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主要立足于本专业的基础上,创新能力是专业能力快速成长的催化剂;专业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动力。

Email:guohaijiang@126.com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