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创新的源泉
河南省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郭海江
创新,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成了高频词,共出现了208次之多。由此不难看出,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和渴望。而要一个人去创新,就必须对这个事物或领域产生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进行主动思考、研究、探索的源动力,只有去研究、探索,才可能实现创新。基于此,兴趣,更是创新的源泉!
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是一个人基于对某个事物或领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及早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目前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否则,培养创新型人才,只能是无源之水。
那么,该如何改革目前的课程体系呢?
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就必须了解课程体系的现状。目前,除了物理、化学方面这些内容,到初中才能接触到之外,其他专业领域的常识,则是进入大学之后才有机会进行系统的了解,即便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是进入某个具体的专业学习之后。但是,已经为时晚矣,有数据显示,正是因为专业启蒙太晚,他们选专业,绝大多数都是基于该专业在当时社会上就业的“热冷”程度进行选择,导致很多中职生和大学生选错专业、入错了行。在选错专业的情况下,让他们对专业产生兴趣,可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看目前大学中,学生的学习热度,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因此,必须对目前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中小学校开设一门介绍专业常识的课程,使学生尽早了解专业状况,培养专业兴趣。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教材内容应有所区别,从低到高,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形成一个体系。小学三--五年级的教材,突出“故事情趣”,内容以古往今来世界上各专业科学家和成功人士的事迹、成就为主,达到专业启蒙的目的;初中阶段,内容突出“生存观念”,粗线条介绍各专业的简单原理、发展状况、社会贡献,达到对专业理性认识的目的;高中阶段,内容突出“认知理念”,以学科为单位编写,比较系统地介绍各专业的基础知识、 原理,达到对专业认识提高的目的。无论初中还是高中的教材,对专业进行粗线条划分即可,不必太细。小学、初中阶段,学生统一开设;高中阶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1-2个学科。这样,学生到高考时对专业已有所了解,即可提高专业报考的针对性。
Email:guohaiji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