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年11月29日)提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由此,不难看出,党中央、国务院在解决“扶贫帮困”问题方面的决心。吃、穿、住、教育、医疗问题,是贫困人群面临的最基本的难题。同时,也必须明白,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贯穿这五个方面的主线就是“钱”。而要解决“钱”的问题,就必须立足长远,分清主次,多措并举,进行统筹规划,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挖掉贫困人口的“穷根”,从根本上解决由贫困带来的生存之困。
这五个方面,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问题,这不仅事关当前家庭的负担问题,更关系到其后代的脱困问题,针对这一点,笔者曾在博文《离开了教育的支撑,农村脱贫就是一个神话!》中进行过详细论述,这里不在赘述。再一个就是医疗问题,就是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总之一句话,就是让贫困人口上得学、看得起病。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个层次的问题。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则是不能让普通农民家庭因为上学、看病问题返贫、致贫。分清了主次,就抓住了解决贫困问题的“牛鼻子”。只要使其住房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得到了保障,绝大多数家庭自身的劳动所得,解决穿衣、吃饭问题,应该是绰绰有余。下面就如何进行分层次、分步骤解决问题,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首先,要进行精准扶贫,必须要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甄别。这是扶贫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对认定标准进行细化,并引入同村村民的有效监督。然后因户施策,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对于其住房安全问题,一次性解决后,基本上几十年内,不再是问题。因此,可以结合经济适用房、经济保障房、廉租房、危房改造等政策,进行解决。而教育、医疗问题,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没办法一次性解决。这就需要从另一个角度采取措施,那就是从长期保障的角度解决问题。
其次,结合社会保险业,综合利用国家各方面的扶贫资金资源,为贫困人口购买教育、医疗保险,将贫困人口的教育、医疗保障引向全社会力量的共同保障。实施这一措施,要分类进行,对于赤贫户,实行国家全额投保;对于非赤贫户,则可以根据其贫困程度采取国家补贴、个人承担一定份额保险费用的方式进行投保。这样,就可以使社会力量发挥作用,避免国家在解决贫困问题方面的“独角戏”的力量不足的缺陷。基于这一思路,发挥社会保险业的专业、管理、运营优势,国家可以把城市人口、公务员的养老、医疗等保障也纳入到社会保险业中去,国家只要加强监管,做好监督和善后就行了。
第三,加大社会保险业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村普通人口购买社会保险,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养老、医疗、教育负担问题。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预防普通农户因病致贫、因孩子上学致贫的问题。
只有这样,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才能做到可持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