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四有”
2021-05-16 15:18:37
  • 0
  • 0
  • 2
  • 0

郭海江

一、国家乡村振兴工程目标

国家已经进入新时代,城市是国家改革发展的前沿。对于城市的变化,都已经看到了,发展速度惊人,每个月都有新变化。尽管农村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农村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落在了城市的后面,这种差距正在加大,要缩小这种差距,就是乡村振兴工程的历史使命。

国家乡村振兴工程,主要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富农、健康。所谓“富农”,主要是通过在农村发展适宜产业来实现农民致富的目标。所谓“健康”,主要是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身体健康,其主要影响因素一是饮食,二是环境。精神健康,则是通过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乡村文化教育来达到精神健康的目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按照中央确定的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二、农村与城市的差距

(一)收入差距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城乡收入比为2.685:1。连续8年在缩小,这是一个相对比值,但是绝对数值差别是在加大的。

(二)文化差距

近几年来,尽管农村的娱乐设施在不断完善,但是,由于起点低,与城市相比,一是设施简陋,二是缺乏相关人才。农村缺乏文化氛围,娱乐手段单一,精神食粮欠缺,在家的人主要是靠打麻将、打牌、玩手机。

从教育现状来看,差距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尽管越来越漂亮,但是师资力量却越来越欠缺,学生辍学率远高于城镇,在国家重点大学中,上个世纪80年代,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一般大学,农村学生都占大多数,有的甚至达到80%以上。而现在,随着大学扩招,农村学生的比例却在严重下降,在清华大学中不到15%,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占比不到30%。

(三)环境差距

农村,除了空气比城市有优势之外,其他各方面均不如城市,如厕所,农村几乎都是露天旱厕;饮水,城市基本都是自来水厂的自来水,农村则是地下水;吃的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农村是地沟油、假货的重灾区。季节性、区域性空气污染事件频发,如,养殖厂就建设在路边,污水直接排向沟渠,臭味熏天,秸秆焚烧问题严重等。

(四)健康差距

医疗条件差距更大,市级医院比县级医院条件好、水平高;县级医院比乡级医院好;从诊所分布密度看,农村每村有一个诊所,而城市几乎每小区都有1——2个以上的诊所。

(五)家庭差距

城市家庭,一般父母都能与孩子天天在一起,能肩负起孩子的日常监管任务。而农村家庭,因为打工的缘故,绝大多数孩子则是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娘照顾,好一点的则由母亲或父亲照顾,有的甚至被带到打工地去上学。由于隔辈亲或监管不力,对孩子过度溺爱,造成很多家庭悲剧,溺水、伤害别人、网隐、打架等事故频发,辍学率更是远远高于城市。

同样由于打工的原因,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夫妻感情淡化,造成家庭破裂,甚至是家庭悲剧。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隐患。

(六)土地问题

农村土地产能没有发挥出来,生产的农产品高污染、高残留,质量差,造成很大的健康隐患。

三、乡村振兴对农民的要求

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人和主角,但是,在现实中还存在致富动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只想靠给别人打工挣“快钱”,而不想充分发挥自身条件优势而立足农村解决致富问题,导致农村与城市差别越来越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思想观念方面入手,在留守农村的农民中培养一部分领头人,承担起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力军,要实现这一目标,这些领头人必须做到“四有”:有规矩、有眼光、有想法、有心。

(一)有规矩

有规矩,就是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首先要有法律意识,不能做违反法律的事儿。不妨想一想,如果一旦犯法,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更不要说发家致富了。没有了人身自由,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做一个乡村振兴带头人,必须要先做一个懂法、守法、用法的人,懂得用法律手段来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其次,就是要守住自己的道儿。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如从事餐饮行业,不能违规添加;从事蔬菜种植,不能施用违规农药,不能违规施用激素;从事农产品加工业,不得违规添加色素、地沟油、吊白块等;从事养殖业,不得违规使用饲料添加剂、瘦肉精、抗生素等。

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喝出来的。现在医院越建越多,医院的大楼越盖越高,病床更是越来越拥挤,可是每年床位却依然紧张。据统计,2016年全国医疗机构的营业额为4.6万亿元。其中个人支付1.3万亿,政府承担3.3万亿左右。而同年,全国的财政收入共15.95万亿元,医疗花费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23%左右。2012年至2016年,中国的医疗支出总额由28119亿元增至4605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1%。到2021年,中国的医疗支出预计将增至67089亿元,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8%。

要解决健康问题,必须实现有机生产、绿色生产、环保生产!

(二)有眼光

有眼光,就是要做什么事,达到什么目标。所谓眼光,就是开阔的视野。视野,决定了一个人做这个行业的起点,更决定了他做事儿的规模、企业寿命。做的事儿大小,不是取决于他有多少钱和多大的干劲,而是由他的眼光决定的。同样的行业,为啥有的人赚钱了,而有的人却赔钱了,就是因为赚钱的人有眼光,而赔钱的人缺乏眼光。眼光决定了他做的事能不能赚钱、赚多少钱的问题。眼光又是由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来决定的。俗话讲,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眼光,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开阔思路,要转变“等、靠、要”的致富理念。很多人,总是在等国家给规划了什么项目,有多少资金支持,然后再盘算着挣国家补贴的钱,根本就不想自己把企业做好挣多少钱。有这样的眼光,就注定了他只能算计一点小钱,不可能做成产业,更不可能发家致富。当然,也不可能成为带头人。要做带头人,必须把眼光放高、放远,市场有没有需求、行情怎么样、消费能力怎么样、定位什么样的消费群体、效益怎么样、自身有什么优势、还欠缺什么条件、如何发挥优势、短板是不是能够弥补……这就是能够做大走远的眼光。

其次,就是要把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由外出打工变成本村、本乡、本县创业人力优势。通过产业开发,由外出打工转变成家门口打工,实现在家产业致富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监管过问和教育问题,还可以解决家庭稳定问题等。

第三,是要用链式产业思维,把污染源劣势变成资源优势。在农村,厕所污染问题 、养殖污染问题、秸秆污染问题,都是造成农村污染的源头,如何能变废为宝,把污染源变成资源,从污染源中挖掘财富,是这些带头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如农村的秸秆,有很多处理办法:一是玉米秸秆,可以在玉米采收的同时,将其粉碎,养殖产业发达的地方可以发酵后变成青储饲料;对于养殖业不发达的地方,可以建厂,将其集中进行碳化,变成清洁燃料;二是豆秆,可以粉碎后做饲料,也可以变成清洁燃料;三是麦秆,送往造纸厂,做为造纸原料。其他秸秆根据其特点和市场价值分类处理。这样,农民通过卖秸秆有了经济收入,也就不会再随便丢弃、焚烧了。对于人畜粪便,有两个处理方向:一是建大型沼气池,生产沼气;二是养殖蚯蚓。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清洁燃料问题;而蚯蚓的作用也不小,可以入药、作食材、畜禽蛋白饲料、水产业的高效饵料等。其副产品作为有机肥供给土地经营者。产业富农,要立足于农村现有资源。不要总想着搞工业生产,才叫产业,其实,农产品加工业,也是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搞好农产品深加工,也是链式产业的范围。

第四,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城镇化,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国策。城镇化,两条途径:一是农民进城;二是有条件的乡镇就地城镇化。农民要进城生活,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足够的钱,支撑家庭在城市的生活开销;二是具有养活家庭的技能。第一个条件,除了一些老板能做到以外,绝大多数农民是无法做到的。第二个条件,就必须依靠教育。因此,教育,是农村孩子走出农村,融入城市的最佳桥梁。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后,就可以拿到一张进入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的通行证,没有这张通行证,就只能去打短工、吃青春饭。做为农民,一定要办法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

做为学生家长,要从三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孩子,使他们有序成才:第一个层次,是从小就要有意识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所谓身心健康,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具有健康的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载体,没有了身体,一切也就无从谈起。二是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必须在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具有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能够自我主动消解来自外界环境压力的能力,也包括在面临超出自己消解能力的压力时能主动向他人求助的能力。第二个层次,是要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无害的人。加强思想修养,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讲文明,有礼貌。要做到对社会无害,就是要讲社会公共道德,同时遵守社会主义法律、法规,懂规矩、守规矩。第三个层次,是要把自己孩子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只有对国家有用,才能对家庭有用,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要对国家有用,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人才。也只有这样,农民的子女才不会重复父辈的路。

第五,是要有风险意识。无论从事任何行业,一定要先把风险预防考虑在前。如果一个人只是看到了利益,没有看风险,就如同鱼只看到了诱饵,没有看到钓钩一样。任何行业,只要有利益,就会有风险,并且利益越大,风险也越大。那是不是说,因为有风险,不去做了?不是,恰恰相反,任何人都没有回避高利益收入的道理,有谁怕钱咬手啊!但是,必须有相应的防范风险能力。如何防范风险?首先,只靠回收才能挣钱的行业,一定要慎重;其次,必须了解市场行情。这个问题在下面的内容中还会详细述。

(三)有想法

有想法,就是用什么方法,把事情做好。所谓想法,就是不安于现状,不愿意随大流的人。原来农村有一句俗话,随大流,不挨揍!现在,各行各业,挨揍的都是随大流的人。做为乡村振兴带头人,必须有想法。怎么想?首先,想清楚,你有什么便利条件和优势。其次,要有规划,就是如何把事情做成的计划。第三,就是要想办法把这个行业做好。第四,就是销路问题。在南方某省,一个养殖湖羊的人,就利用当地大面积芦笋收获后秧子喂羊,毛色好、肉质好,不仅解决了当芦笋秧子污染环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免费解决了自己的羊饲料的问题,羊粪又卖给芦笋种植户,把养殖湖羊做成了一个低成本、高收益、循环产业。现在,国家一直在进行城镇化建设,这里面就有很多商机,如建筑垃圾的处理,就可以废物利用,至于如何利用,不妨开动脑筋想一下。

(四)有心

有心,就是如何把事情做到精致、做优。所谓有心,就是要处处留心,处处操心。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河南长垣县有一个搞机械生产的老板,看到烩面馆老板做烩面,尤其是和面很辛苦,他就想如果能把和面这个环节用机器给代替了,这种机器肯定会广受欢迎,经过不断实践后,最终取得了成功,从机器里面出来,就是烩面坯,老板直接拉好入锅就行了,当然他赚了一笔钱;后来看到本地小吃烩饼这个行业,烙饼这个环节很辛苦,尤其是夏天能把人热死,他又发明了一种机械,烙饼机,取得了成功,又赚了一笔钱。这个搞机械生产的老板就是一个有心人。在南方某省一个卖泥鳅的商人,为了提高经营效益,他每到一地,就会对当地的泥鳅消费习惯进行调查,如果是喜欢吃生煎泥鳅的,他就往当地送小个的,好熟;如果喜欢炖汤的,就送大个的,好加工。短短两年时间,就赚了上千万。有心,必须用在一个行业上,如果你把自己的产品只是盯住一个人身上,就有可能白忙活。

有心,首先,要看国家政策的导向。一个人能不能发财、 发大财,关键就是由国家政策决定的。毒品,大家都知道能赚钱,但是,违背国家政策和法律,想挣这钱,那是要掉脑袋的!国家在前几年大力发展房地产,无论是搞房地产的、炒房的都挣钱了。现在国家要稳定房地产,谁要是还去炒房,恐怕就要赔钱了。

其次,要把产业发展与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如果搞农业生产,就必须了解当前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和科学技术状况,根据自己的财力、生产规模,最大限度应用自动化生产技术。如大田喷洒农药,就可以用农用无人机,不仅喷洒时不浪费农药,还能喷洒均匀、效率高。现在的无人机还有定位记忆功能,在哪儿停止的,还可以从哪儿开始,防止漏喷,最关键的是能防止人为操作或其他操作对农作物的伤害。其他行业,也要有这种思维。

第三,要把产业发展与“健康、养生”结合起来。由国家目前的医疗费用可以看出,家里面出现一个大病病人,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灾难性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关注、重视健康和养生的重要原因,当然还有一条,生活条件好了,就是谁都想健康地多活几年。一旦生产的产品能和“延年益寿”、“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这些功能联系起来,产品在市场上就会广受欢迎。因此,在设计开发产品时,一定要和这些功能结合起来,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四,要把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当前,政府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空前高度,这也是人民生活健康的正当要求。国家的重视,正是回应了人民群体的呼声。搞产业,必须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不然的话,面临的就是停工、停产,甚至是企业的倒闭。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