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淘汰“落后产能”看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规划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衰落,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已经达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据报道,中国钢企每吨钢利润跌至1元 不能买一瓶矿泉水(信息时报,2016年06月15日)。而一些高端产品,仍然严重依赖进口,一边是大量进口,一边是需要大量必须淘汰,2016年元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近几年淘汰9000万吨的基础上,再淘汰1亿-1.5亿吨,而2015年钢材产量为112349.6万吨,淘汰率达到10%左右。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门总算开启了,尽管有点带着“壮士断腕”的悲剧色彩!
产业结构调整一词,成为高频词,是在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之后,当时,人们关注最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钢铁产业,似乎至少慢了几个节拍。这尽管与近二十年来中国房地产等低端钢铁耗材产业高速膨胀发展有关,但是与政府在钢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调控、监管缺位也不无关系,尤其是包括“地条钢”等高污染、低质量、低成本的小型钢铁私企泛滥,一度对大型钢铁企业合格产品的价格造成冲击。再加上因建筑行业市场对低端钢材需求量大、生产成本低、整体效益高(因产量高带来的利润大,而不是因为单位产量附加值高),同时由于研发高端产品周期长、投入高、人力成本高、风险在、企业高层缺乏战略眼光和“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惰性等原因,只要有收益,就不愿意开发新产品。这些造成钢铁行业对建筑行业过度依赖而一损俱损的局面,钢铁行业成为落后产能大户,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行业发展一旦脱离了宏观调控,就会走上无序发展、畸形发展的不归路,轻则给国家并不充足的资源造成严重浪费,重则给国民经济高质量良性发展带来严重伤害。钢铁行业走过的路,其他行业如家电行业等正在步其后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行业发展,决不能再走“先出问题,再整顿”的农业经济时代那种落后的发展道路,必须有前瞻性。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时,必须按照“做一、看二、望三”的思路进行长远规划,所谓“做一”,就是针对当前的市场预期需求,要通过行业调研,进行定规模;“看二”,则是紧盯国际高端产品,引导少数有实力和潜力的企业向这些领域进行技术攻关,这项工作应该主要由央企承担;“望三”,则是通过对未来发展领域,做到提前布局,由中科研院和中国工程学院开展研究。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可能会避免类似钢铁行业这样的“滑铁卢”悲剧重演!